1、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俗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登革热”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高热,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皮疹。
2、“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
当蚊叮咬病人(发烧前至退烧期内)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8~14天后即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造成感染患病。伊蚊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简而言之,伊蚊叮咬传染病毒,但人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
3、“登革热”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所有年龄组均发病,但以成人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