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云南省血管外科中心和昆明大滇医院微创血管外科联合创建的“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临床实习基地”正式启动,基地位于昆明大滇医院,为昆明医科大学实习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
查房吧!
2019年8月15日下午,在昆明大滇医院五楼外科病区由马振桓副主任医师及彭于松主任带领昆明医科大学的本科实习生开展了教学查房活动。
马振桓副主任医师与彭于松主任为实习生团队进行“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病例讲解。
临床教学查房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如何观察诊疗病人,学习处理医患关系,学会当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培养实习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教学查房,促进毕业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临床辨证思维、诊断和治疗能力,巩固、深化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实习生临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实习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查房结束后,昆明大滇医院陈红山院长给实习生团队做了《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诊断与治疗》专题讲座,并结合病例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讲解,突出重难点,特别在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做了详细讲解。
讲座中,实习生们了解到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多发于婴幼儿及女性人群,目前治疗方法繁多,治疗中也存在不规范。
通过讲座,让实习生团队对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病种分型以及新型治疗技术、治疗进展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对该病的认识水平。
淋巴管畸形
静脉畸形
草莓状血管瘤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临床实习基地”的启动填补了云南省教学医院“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培训的空白。
这也标志着未来的本科生、规培生、研究生“三生”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理论与临床实习的系统性和真实性等方面已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发展时期!
本次教学查房成功地引导、启发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促进医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变成实际临床工作能力、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促进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过渡,通过教学查房能同时提高临床医师的教学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实现教学相长。